欢迎访问甘肃尕海自然保护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科研宣教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 尕海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取得“三大效益”

    来源:尕海则岔管护中心  发布日期:2017-03-21  浏览次数:3049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247431公顷。保护区湿地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尕海湖附近的秀哇及加仓、郭茂滩、贡巴、波海、尕尔娘、尕秀等地,在58150公顷湿地中,有沼泽湿地51407公顷、湖泊湿地4732公顷、河流湿地2011公顷。2000年尕海湿地被国家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9月又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从而使尕海湿地成为全国第41块、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目前,世界上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3条路线经过中国,尕海湿地就处于中亚、印度的迁徙路线上。是许多雁鸭类等繁殖和迁徙的途经地。每年,大天鹅、灰鹤、黑鹳等上百种鸟类在这里产卵、育雏、生活,特别是黑颈鹤成群在这里栖息、越夏繁殖。尕海湿地成为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每年4月上旬,黑颈鹤如期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开始迁飞,经过四川省的美姑县、天全县、红原县、若尔盖县,4月中旬到达尕海湿地,并在此繁殖。当年10月中旬开始迁回,10月下旬返回云南大山包。
         2014年,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做好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工作的通知》精神,该局成功第一批争取到国家投资的4000万元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主要对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湿地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造成损失的牧户进行补偿,并对因保护湿地遭受损失或受到影响的湿地周边社区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该项目实施两年以来,2016年底,该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实施效益进行了监测评估,初步取得了生态、社会及经济三个方面的效益。
         生态效益方面:一是候鸟栖息环境条件得到优化。通过禁牧,不断退化的湿地得到休养生息,水量充盈,人畜对候鸟栖息地干扰因素大幅度减少,候鸟栖息和繁殖环境条件不断得到优化。据监测统计,2016年底禁牧区各类候鸟达21000只左右,与2014、2015年同比增加了15%。并且随着禁牧时间的增长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成效的逐步显现,湿地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原有部分退化的湿地也将得以恢复,生态效益将会更加明显。以水源涵养能力提高20%计,据测算可涵养水源1762.98万立方米,涵水的经济价值可增加5288.94万元。二是退化草场补播后牧草盖度及产草量增加。据监测测算,仅2015年原退化草场中平均每平方米生长牧草就由补播前的不足500株达到了现在的1100株以上,平均牧草盖度达到85%左右。经过补播,植被盖度提高了15%以上,牧草群落中禾草比重显著增加,达30%以上,产草量提高20%以上,原退化、沙化草场逐步得以恢复,有效遏制了湿地周边草场退化、沙化的进程。据测算使牧草产量从3750千克/公顷提高到6300 千克/公顷,增加牧草产量22780吨。三是鼠害及草原毛虫危害区域得到有效防治。通过集中治理,据严格测算,鼠害严重程度明显降低,中华鼢鼠密度由2014年以前的平均40.2只/公顷,减少到目前的4.5只/公顷,高原兔鼠由平均35.4只/公顷,减少到5.3只/公顷,草原毛虫的数量由92.2万条/公顷,减少到13.8万条/公顷。据测算,鼠害及草原毛虫的防治每年可提高牧草产量35321.4吨,有效防止了湿地周边鼠虫害的蔓延。
         社会效益方面:一是通过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中的大力科普宣传,有效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国家保护湿地资源的方针政策更深刻的理解和对湿地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干部群众保护湿地资源的自觉性,为今后更好的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通过项目实施,牧民群众将获得较多的补偿资金,从而逐步减轻他们对湿地的依赖程度,为湿地恢复生机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通过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群众收入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增加,在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转变生产观念、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经济效益方面:一是通过补偿,直接增加了牧民的家庭收入,从而不同程度把群众从繁重的放牧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机会通过其它渠道创收,加快实现小康目标创造了条件。通过外出务工,人均可年增加劳务收入2万多元。二是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草场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产草量增加,从而间接提高牧业收入。年增加牧草效益1743.04万元,而潜在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三是缓冲了市场价格浮动对牧民群众收入的影响。2015年以来,禁牧区牧民群众获得湿地生态效益试点资金补偿后,在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禁牧户的收入不减反增。例如:2015年年末以来,受羊肉价格波动影响,每亩草场每年的收入实际为71.25元,而我们当前为群众兑现的补偿费是100元/亩,比实际收入高出28.75元。因此,在当前羊肉价格普降的形势下,牧民群众收入不减反增,因禁牧每户可年均增加收入3.8万元,取得了“旱涝保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