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尕海自然保护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生态资源及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
  •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来源:尕海则岔管护中心  发布日期:2017-03-28  浏览次数:3316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14] 36号)和《关于印发“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的通知》(甘林检函字[2015]11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局委会研究决定下发了《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本方案较为系统的安排部署了全区森林病虫害普查工作。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筹备,从2016年4月中旬组织技术人员在管理局集中培训后至则岔林区和石林林区开展了调查试点,2016年5月下旬正式展开普查工作,于8月中旬完成了全区外野普查工作,2016年8月下旬完成了各种成果资料整理和报告并制作了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本次森林病虫害普查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经局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全体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按期完成了我局森林病虫害普查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普查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普查工作的准备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普查队伍
        1.领导小组
        为保证我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管理局成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母金荣(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副 组 长:陈有顺(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斗格加(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范志兰(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技术负责人:李俊臻(正高级工程师)
                  王尚学(洮河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马沛龙(管理局业务科科长)
                  王修华(高级工程师)
                  办公室成员:马沛龙(管理局业务科科长)
                  王   琳(管理局湿地科科长)
                  才桑吉(管理局业务科副科长)
                  安   源(管理局业务科)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研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等有关重要问题,调配技术人员、筹措资金、调查设备采购、协调解决交通工具和食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为:管理和协调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日常事务,研究提出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组织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调查队员分工及职责
        由管理局和各保护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职工组成。
        队 长:马沛龙
        副队长:王修华、田瑞春
        调查队员:马沛龙、田瑞春、王修华、张勇、薛景文、安 源、石小伟、党乾锟、李世洋、贾庚、王俊发、马更正、朱海东、张弟弟、金玉川、合更加巴。
        说明:在开展调查时,必须先由专家进行培训和实践指导,待技术人员操作熟悉即可,要做到有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调查各保护站时公益林管护人员要参与外业调查,参与各自保护站辖区内的外业调查的人员,无故不得随意请、休假。
        (二)做好技术培训,为开展普查工作打好基础
        由于本次普查范围大,普查队员都是首次参加,没有经验,为了使普查队伍更好的掌握普查方法,提高技术人员对病虫害识别能力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需要,保证普查质量,在外业工作开始前,管理局组织了全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培训班,并邀请了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方健惠科长(博士)对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洮河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尚学和高级工程师瓦锦民也分别讲解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期间普查队员们利用PPT等材料学习并掌握了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分类学及常见种的识别与鉴定、普查采集标签、鉴定标签及编号签样式、有害生物标本技术、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
        (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普查方案
        这次全区森林病虫害普查工作实施中,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按时提交普查成果,参照《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彻查全区主要树种病虫种类、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相应的制定了《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普查方案是开展病虫害普查的基本依据,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技术规程办事,才能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
        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
        (一)普查内容
        种类及寄主调查。调查2003年以来我保护区有发生危害记录危害林木、林业有害生物和寄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及其他木本植物)种类。
        分布范围和发生地区调查。调查2003年以来我保护区有发生危害记录的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发生地区,以保护站为单位填报有害生物分布和发生的站、林班(林场、街道)和具体地址(村名或山名)。        
    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调查。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发生统计执行《LY/T 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成灾统计执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
        (二)普查的方法
        本次普查以地面调查、诱虫灯调查等传统和科学实用的普查方法为主,以现代先进技术如“3S”技术等技术为辅,采取线路踏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开展外业调查,然后开展内业整理,提出最终普查结果。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选取有代表性调查点先进行线路踏查,严重危害时应设立标准地进行详查。对鳞翅目成虫和钻蛀性害虫可采用诱虫灯、引诱剂等诱捕手段进行定向调查。准备调查记录、数据登记、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内容清晰、准确。
        样地调查: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当发现不明危害症状的可疑性有害生物时,设置样地或样方作详细调查,林地每1个样地或样方调查株数为30株,(其中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不少于0.5%,天然林不少于0.2%。调查木材危害状时,抽样率不少于3%)在样地内进行详细调查,弄清其种类、数量、危害及损失情况等。同时采集标本(病虫标本及危害状),拍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危害状的照片(包括光学照片),并将调查结果填入样地调查记录表和标本采集记录表。
        三、普查任务结果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设调查线路11条,调查样地54个。
        普查结果表明我区本次普查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为23种。采集标本274个,其中鉴定到目的有:鳞翅目199个、双翅目11个、鞘翅目9个 、直翅目9个、膜翅目4个、同翅目2个,未鉴定到目的标本有40个。
    通过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鉴定出来的标本有54种分别为:云杉美景梢锈病、云杉矮槲寄生、异色瓢虫、熊峰、褐线黄斑蚜蝇、灰带管蚜蝇、负葬甲、朽木甲、圆柏大痣小蜂、松大蚜、孔雀蛱蝶、荨麻蛱蝶、肖毛翅夜蛾、小豆长缘天蛾、斑缘豆粉蝶、头蜓、小型林眼蝶、枣步曲、婀灰蝶、银斑豹蝶、条翠夜蛾、黍睫冬夜蛾、角线寡夜蛾、藏仿锈腰青尺蛾、疆夜蛾、结绿夜蛾、阔浩波纹蛾、红棕狼夜蛾、麦奂夜蛾、分月扇舟蛾、槲犹冬夜蛾、中华遮夜蛾、离布冬夜蛾、凌幅尺蛾、丝棉木尽星尺蛾、苹烟尺蛾、黄褐天幕毛虫、高山天幕毛虫、桦双齿尺蛾、缘斑鲁夜蛾、云粉蝶、华北白眼蝶、灿福蛱蝶、龙女宝蛱蝶、菜粉蝶、绢粉蝶、红眼跌、阿芬眼蝶、黎明豆粉蝶、冰清绢蝶、牧女珍眼蝶、新疆珍眼蝶、橙黄豆粉蝶、居问云眼蝶。
        (二)有害生物种类
        现已查明的林业病害有:桦木褐斑病、柳树黑斑病、沙棘白腐病、冷杉腐朽病、柳瘿螨病、冷杉叶枯病(冷杉落针病)、圆柏叶枯病、云杉落针病、青海云杉叶锈病、云杉美景梢锈病、柳树立木腐朽病、冷杉锈病。
        林业虫害有:冷杉球蚜、云杉球果小卷蛾(球果小卷蛾)、云杉四眼小蠹、落叶松红瘿球蚜、云杉树叶象(云杉叶象)、青海草原毛虫、云杉绿球蚜、柏小爪螨。
        鼠害有:中华鼢鼠、达乌尔鼠兔。
        有害植物有:云杉矮槲寄生。
        (三)普查保护区面积1497555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855259,病虫害发生总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57.11%。
        林地面积629865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80447亩。其中有林地69315亩占林地面积的11%、疏林地2340亩占林地面积的0.37%、灌木林地556965亩占林地面积的88.43%、未成林造林地1245亩占林地面积的0.2%。
        1.有林地69315亩,普查树种(云杉、冷杉、柏树、桦树)面积67685.4亩,普查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97.65%,病虫害发生面积65888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有林地面积95.06%,病虫害发生面积占普查树种(云杉、冷杉、柏树、桦树)面积的97.34%。
        虫害发生总面积11853亩,轻度发生3985亩、中度发生6693亩、重度发生1175亩、成灾面积1175亩。
        病害发生总面积53737亩,轻度发生25216亩、中度发生26946亩、重度发生1575亩、成灾面积1575亩。
        2.灌木林面积556965亩,普查树种(柳灌、沙棘)面积33617.9亩,普查面积占灌木林总面积的6.04%,病虫害发生面积14559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灌木林面积2.6%,病虫害发生面积占普查树种(柳灌、沙棘)面积的43.3%。
        病害发生总面积14559亩,轻度发生12828亩、中度发生1731亩、重度发生0亩、成灾面积0亩。
        3.本次普查的湿地草场面积867690亩,病虫害发生面积482574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牧草地总面积的55.62%。其中青海草原毛虫发生面积190336亩,占湿地草场地总面积的21.94%;中华鼢鼠、达乌尔鼠兔发生面积292238亩,占湿地草场地总面积的33.68%。
        虫害发生总面积190336亩,轻度发生68709亩、中度发生28081亩、重度发生93546亩、成灾面积93546亩。
        鼠害发生总面积292238亩,轻度发生113760亩、中度发生127028亩、重度发生51450亩、成灾面积51450亩。
        (四)通过本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初步摸清了我保护区各林区主要树种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分布范围等,整理出来一套比较系统的病虫害技术材料,填补了我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空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普查经验
        本次普查工作能顺利开展,与局里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特别是主管领导和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为普查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同时,通过此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使我局在认知有害生物的水平上上了一个台阶,对了解我区有害生物种类及潜在的危险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以后我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为按期完成普查任务,技术人员不畏困难、肩负重任、翻山越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早出晚归。在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普查队员坚持学习,认真钻研,边学边干,千方百计的完成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任务。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局在认知林业有害生物方面的技术力量有限,加上普查经费紧张,致使踏查工作相对粗放,重复踏查率不高,对有害生物不同时期的表现症状掌握不全面。同时,由于所抽调参加普查的人员,大都缺乏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普查技术,从而导致普查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撰稿人:石小伟  审核人:范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