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尕海自然保护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生态资源及保护

生态资源及保护
  •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两栖类动物

    来源:尕海则岔管护中心  发布日期:2015-01-27  浏览次数:3163

    有尾目
    小鲵科
     西藏山溪鲵
    分布:保护区各山溪。省内武山,甘谷,徽县,康县,武都,文县,卓尼,临夏,康乐。国内青海,四川,西藏。
     栖于海拔3000m以上的山溪中。白天隐藏在溪流较缓、靠近岸边或河心滩岸边较大的石块下或空隙间,夜间爬到岸边觅食。肉食性。包括昆虫、甲壳类和寡毛类。5~6月繁殖,6月初产卵,卵产于半透明的胶质袋中,每产10~15枚卵。
     我国特产。可入药,有一定经济价值。
     无 蟾蜍科
     岷县蟾蜍
     分布:则岔。甘肃岷县,卓尼及岷县山系地区。国内宁夏,青海,四川。
     栖于海拔2900m~3400m的较潮湿的灌丛、草地。行动迟缓,昼伏,夜出觅食。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5~6月繁殖,产卵于静水中,每产1000~10000粒卵。7月上旬,岸上已有具四肢的幼体,而水中仍有蝌蚪。
     我国特产。耳后腺分泌物可入药,称为蟾酥,有一定经济价值。
     锄足蟾科
     西藏齿突蟾
     分布:则岔。甘肃卓尼,榆中。国内青海,四川,西藏。
     成体栖于海拔2900m~3300m潮湿的树根下、洞中、石块下。昼伏夜出。以蜘蛛、昆虫为食。5~6月繁殖,产卵于浅水溪流的石块下,每产300~600粒卵。蝌蚪在水中经历4个冬天才变态上陆。
     我国特产。
     蛙科
     中国林蛙
     分布:则岔,尕海。甘肃各地。国内东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湖北,江苏。
     成体栖于海拔2900m~3450m的水边草地,行动敏捷。昼伏夜出。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5~6月繁殖,产卵于静水中,每产1000~2000粒卵。7月上旬有岸上活动的幼体,水中亦有蝌蚪。
     我国特产。肉可食,油可入药,有一定经济价值。